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

黑白沙漠

在埃及西部,有個黑白沙漠。一部分像雪,一部分像火山。看相還真有點難以置信。十月初,趁周末長假期,就跟朋友探索這個奇異之境。

三小時的車程,看著景物由城市變成荒蕪的沙漠,心裡慶幸能暫時遠離開羅煩亂的人煙。導遊先帶我們到沙漠綠洲的小屋進餐,但目光全被屋前的泳池吸引去了。
在這個開放式泳池,只有幾個外國人,和一個大水泵取地下水。他們願意委身成為景點之一,真有勇氣,說罷,眾人拿起相機便拍。


小屋簡單別緻,坐下用餐也不覺熱。同行有位土生土長的埃及人,眼睛淺綠,起初還以為是歐洲人。據說他們有點土耳其血統,所以樣子可以很不同。

離開小屋,熱氣馬上襲來。中午時份,沙漠氣温可逹四十度,為免被蒸乾,眾人準備好便趕快上車去。坐著吉普車在大漠上奔馳,可以任意加速,左轉右轉。經過沙丘,司機特意加速,來一個極速『拋鑊』,令全車人興奮大叫。

來到白沙漠,如果沒有炎熱和黃沙,還以為自己身處北極的冰川上。白沙漠本來是個湖,乾涸後留下沉積物,經過長年累月的風蝕,化成眼前令人讚嘆的雕塑品。下圖的蘑菇雲和小鳥真的很可愛,走過去拍照,人立即縮小十倍。

還有像公雞的石:D 其實只要花點想像力,千奇百怪的石到處都是。

入夜,於沙漠紮營。司機就地生火,煮的東西特別好食。沙漠四野無人,漫天星星肆無忌憚地發亮。躺在石上看星,憶起兒時在太空館看的電影,彷彿觸手就能摘到星星。那時的恬靜,實在難忘。大自然向來就是美,只是我們沒有用心欣賞。

夜裡的沙漠很冷,但為了看日出,掙扎早起也值得。很美。

下一站是黑沙漠。它之所以黑,是因為那裡有種黑色的石。遠看,還真的有點像火山。

那裡的沙石很鬆散,上落有點吃力。我和另外兩個朋友常常包尾,故自稱team S,安全至上。

男孩子很愛滑沙,我就覺得要爬上沙丘很費力,有些東西試一次就夠了。

沿路發現的,愛埃及^^

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

謝謝PPS

在這裡,閒著的時間很多。沒有功課,下班就是下班。

感謝袓國不太重視版權,讓我欣賞一齣又一齣電影(我承認是有點賤...)。PPS真是中國人的專有產物,因為不懂中文是絕對用不了這個『令人羡慕』的軟件。先要搜索電影在內地上映時的名字,不可以用香港的,也不可以用台灣的。例如電影Shrek,在香港叫史力加,在台灣叫史瑞克,在內地卻叫史萊克,所以要不斷嘗試。

而且,PPS只有中文字幕,外國人要看外語電影,除非懂那種語文,不然絕對看不懂。有次想和同房們看Eat Pray Love,心想荷里活電影,一定是英語吧。誰知PPS只有法文配音,加上中文字幕,你說,不是中國人專有是甚麼?

雖然侵權不是甚麼好炫耀的事,但PPS真的幫我開了不少眼界。最近愛找紀錄片來看,印象最深刻要算是Man on wire。別誤會宣傳海報上的是合成照,故事主人翁真的在世貿中心(還未倒塌時)走過鋼線。
挑戰世貿中心一直是主角追求的夢想。不怕高度,不怕死亡,他排除萬難,與幾位『同黨』成功潛入大厦,進行大計。整套電影氣氛很緊湊,主角本身是個很棒的story teller,他的說話和熱情,很快就把你帶入緊張和驚歎之中。

最令我難忘的是主角走在鋼線的一刻,那種平靜和專注,似乎把周遭空氣都凝住。世界只有他一人,他就是所有人的焦點。為夢想而瘋狂,是多麼奢侈和幸福的事啊。

同是紀錄片,Bus 174講述巴西一宗巴士脅持人質事件。持搶,脅持十名人質,最後令一個少女死亡,誰都會覺得主角是個十惡不赦的人。但當紀錄片逐步揭露主角的背景:小時候目睹母親被殺,淪落街童,差點遭當地警方清殺,被社會遺棄......我們還可以說他是100%的壞人嗎?世界從來不是非黑即白,這次事件除了是不幸,還揭示了更多社會矛盾和問題。
這是一套沉重,但令人深思的電影。改編自漫畫,裡面有很多特技和天馬行空的想像。但我最欣賞的,是它完全顛覆了英雄的形象,把每名角色都注入有血有肉的生命,有掙扎,有人性的黑暗面。電影有很多令我反思的地方,神與人的關係,正義,和平和人性。在此就不多說,有興趣就看看吧,感受想必更深。

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

生命不能承受的輕

電影up in the air 的主角形容,每個人的生命就像個背包。想像把你所有擁有的東西,小如手提電腦、電話、衣服,大至房子、寵物、家人、朋友,全都放進去 。然後把背包揹上,是不是很重,重得寸步難行?現在給你一個機會,重新再放,你會選擇放少一點,還是依舊那麼多? 

常說生命是選擇,每一樣放進背包的都是責任。你可以放很多,亦可以選擇放少一點,輕鬆地走。

第一次感到生命可以如此重,是在那天。記得早上回到NGO,氣氛已異常沉重。看著裡頭的人緊張兮兮地討論,就知非尋常事。原來當日,有蘇丹婦女嘗試越過埃及邊境,但遭埃及警方槍殺制止。她們只是想逃避戰禍,手無寸鐵,又何須以子彈對付?想到NGO的難民,大概也是用同樣方法來到此地,心裡便是一沉。我實在不敢想像這些跟我相處過,笑過的人,就這樣死去...

下午開會,心更是重。兩位在以色列工作的義工跟我們說,很多嘗試逃到以色列或埃及的婦女,都要付上1000美金或以上的金錢作『蛇費。』但很多時,蛇頭非但不會把她們安全送到目的地,還在野漠把她們囚禁,作性奴或要脅更多的金錢。不少家庭傾家蕩產,就是為了把女兒贖回。緃然如此,無數難民還是設法湧來,尋找一線改變的曙光....

在香港雖然不是富有,但起碼生活安定,沒有天災人禍,也不用為三餐而憂心。但他們卻是每日為生存而掙扎,奮力在大海揮手求救。

天黑了,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家,腦袋閃過的全是他們的事。生命原來這樣脆弱和不公平。看著周遭雜亂的人和車,突然害怕自己也會就此死去,只想快快快快回家......

從未承受過的重量,一下子壓來,心裡有種紮實的重。有時也會想,如果甚麼都不知道,就不用不開心了。但我忍受得了摀住眼睛,裝甚麼看不到嗎?

再揹上背包,我發現它比以前重了.....

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

木偶的驚喜

過去在AIESEC的工作大都關於社會企業,對當中的意念很感興趣。剛巧菲律賓同房在一間叫Ashoka的社會企業實習,便認識到Culture Wheel。

Culture Wheel位於Zamalek(開羅其中一個島)的河邊,環境優美,有表演舞台、咖啡室,還有桌椅供人閒坐。下班經過,總是看到很多人,或排隊入場,或購票,或休息談天,誰都沒想到那裡曾是販毒的集中地。創辦人希望為該區帶來改變,便成立Culture Wheel這個社會企業,藉著與商界合作和門票等收入,舉辦各種價錢相宜,又多樣化的文化活動。

在他們的網頁看到埃及古典音樂表演,價錢也只是10LE,好奇之下便跟朋友去了。購好票,翻開小冊子,才發現不對勁,為甚麼出現的是木偶劇而非某某音樂家?!跑去詢問職員, 他們說我們買的票沒有錯,無可奈何下,只好抱著疑惑進場。場內幾乎坐無虛席,我們找個位子坐下不久便開場了。

先是奏起傳統的埃及音樂,然後垂幕一開,噗咔,我忍不住笑了。甚麼?木偶樂團? 它們可不是烏合之眾。從身兼主音的指揮、合唱團,到小提琴、笛子、吉他、搖鼓和風琴,每一個都認真的隨音樂節奏擺動或歌唱,活像真人一樣。台下的觀眾也聽得起興,拍手和唱起來。最令我驚訝的是那個主音兼指揮家,每個動作,配合音樂,使它好像有生命一樣,能把音樂的情緒帶出來。可惜我們不懂阿拉伯話,只能憑空猜想裡面的意思。

謝幕時才知道,木偶背後的主人是一班熱愛藝術的年輕人,希望藉著木偶表演,把傳統音樂承傳下去。我在想,只是在想,如果香港有這樣便宜的表演就好了。不用動輒就花上幾百元的話,應該能吸引更多普羅大眾去,也能擺脫文化沙漠之名。不過香港這個彈丸之地,甚麼都說成本效益,與其待政府改變文化政策,我倒不如在此多看幾場表演,仲化算!


















2010年11月6日 星期六

亂中有序

如果你不是極度討厭混亂,該會發現埃及的有趣之處。

甫踏出家門,第一『亂』就是滿街的車。 在這裡駕車其實沒甚麼規則可言,好好的一條單程路, 隨時有車反方向行駛,害迎面的車要倒後讓路,塞好一陣子。也試過半夜乘的士回家,司機在高速公路錯過了路口,沒有繞路,就在車來車往的情況下大喇喇倒後,直接轉回正路,如入無人之境。

在此一個多月,對這種亂來式的駕駛方法已見怪不怪,有時反而驚訝司機與路人間的默契。眼見車快駛至,路人身子一閃, 一個快步, 轉眼就過了對面。 有次想跟在一位叔叔旁邊過馬路,但他身手之快,小妹實在望塵莫及。眼看被抛離,站在路中心,向前又不夠快,只好速速返回原處。不過對於老弱婦孺和過馬路新手如我,只要舉手示意,並讓司機看到你,他們仍是會駛慢一點讓你過的。

乘巴士更是有趣。擠進車廂不消多久,就會有人把錢從車頭傳來,情況有點像小學生收功課,一個傳一個。但不同的是,他們把錢傳到發車票的人手上後,要再把車票和找贖傳回去。整個交收程序來得很順暢,亦避免了乘客在車廂走來走去。在沒有八達通和統一入口的情況下,他們自自然然地生出一套系統,合作起來,不是很有趣嗎?

雖然埃及的經濟並不發達,政府亦沒有甚麼振興經濟的措施,卻無形中擴大了小市民的生存空間。我不敢說他們的生活很好,但看到滿街的小店,街邊的地攤,賣地瓜的,賣小飾物的,甚至在巴士上賣零食的,都可以自由做生意,不禁想到在香港做小生意的難處。我媽曾當過小販,亦想過開一間小小的小吃店,但不是因為小販管理隊,就是被高昂的租金嚇至打退堂鼓,寧願替別的小吃店打時薪甚低的工。不是挺諷刺嗎?經濟愈發達,就有愈多規條和限制,要衝出既有的分工或階級就要付出更高的代價,這不是每個小市民所能承擔的。

那其實經濟發展是造就更多得益者,還是更多失敗者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