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

做大學生的好

通常快失去一樣東西的時候,就會知道它的好。

大學生活也一樣,我想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讓我們這樣放肆地幼稚了。喜歡在校園奔跑就奔跑,dem beat 就dem beat。因為瑣碎莊務而奔波勞碌,通宵達旦;為了心儀對象而做盡羞家的事,忐忑不安;功課死線迫在眉睫,就來個揮筆疾書,將潛能發揮到極致;興頭來了,就與好友到天台夜話,看中大的夜靜燈火。不用有太多的顧慮和計算,想做的就去做,這就是青春。

有時候我們也會迷失,不知道路要怎樣走。談理想,談價值,談幸福,往往發現外面的世界並非如此簡單。種種似是而非的道理和現實,令人不知何去何從,害怕為生存沒有了自己,為生活沒有了時間。

對比起來,大學就像個保護罩,給我們養份和空間去思考,建立自己一套的價值觀。只要你追求,就會有學習機會。試問哪裡,可以讓你到處旁聽,學盡各方知識理論,且讓你發問,提出質疑和討論?又有哪裡讓我們有空間和時間去試,去踫,從錯誤中學習?

大學四年,快將完結,對知識的探求和興趣有了更清晰的方向。最近竟像個口渴的人,不斷找書來看和旁聽值得聽的課。雖然時間無多,也算是件可喜的事。畢竟知識如海,懂得怎樣去游和游去哪比較重要。


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

一日人生

在百老匯電影中心看了一套紀錄片,叫「一日人生」(Life in a day)。

沒有大卡士,大製作,片段全是同一日拍攝完成。怎樣辨到?因為拍攝的人就是「你」。製作人向全球徵求片段,內容不限,但規定要在某一日拍攝,並表達他們對「愛」、「恐懼」等方面的看法。

結果,寄來的片段共八萬份,參加者遍及192個國家。

他們的故事,跟我們一樣平凡,但串連在一起,卻又有不凡之處。在地球上生活,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,有著不同的文化、思考和生活模式。正如紀錄片裡我們看到,單是起床,每個人已有不同的習慣,有的人喜歡先梳洗,食牛奶麥片; 有的喜歡睡到日上三竿,中午過後才活動;有一個日本單親家庭,父親每朝叫醒兒子後,都會先叫他拜祭一下亡母。

然而,在眾多不同中,我們還是能找到共通點。我們愛,也需要愛。我們亦會怕,怕失去,怕被傷害,怕被遺忘。縱然我們有不同的宗教,性格,觀念,但我們都分享著這些共通點。看不到,只因為我們太注視自己吧。

片尾,一隻蝸牛在白色的球上不斷爬行,最後遇到一張小紙條,寫著: "Mind your own business",然後把它慢慢吃掉......